北京583處傳統地名列入保護名錄

 北京開始大規模保護傳統地名。8月23日起,《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在多個政府網站進行為期30天的公示。經過前期資料收集、價值評估、街道和責任規劃師校核、專家論證等工作,583處傳統地名列入了首批保護名錄。 

美國    

增大丸推薦   

這583處傳統地名大多數位於北京市歷史文化街區;從地名產生時期看,元代2處,明代153處,清代379處,民國47處,當代2處。它們是北京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也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

進入保護名錄的傳統地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更改。

北京市傳統地名的保護、傳承和宣傳工作,納入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及《2021年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任務清單》。

2021年,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會同東城區人民政府、西城區人民政府開展了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編制工作。為提高保護名錄的權威性、準確性,編制團隊參考大量明清史料、地圖等資料,對老城地名使用時間、得名由來、歷史演變進行了精心考證,還原了老城街巷真實歷史沿革,深入挖掘了老城地名的歷史文化底蘊。

目前,已確認磚塔胡同、史家胡同的名稱始自元代。另有629處明代地名可確定位置。清代僅通過對《乾隆京城全圖》的梳理,就得到乾隆年間街巷胡同地名數量1322處,清末光緒、宣統年間地名2046處。其中不少地名出現時間被提前,如著名的楊梅竹斜街,此前多認為是清末地名。此次編制過程中發現紀曉嵐乾隆年間《閱微草堂筆記》中已有“楊梅竹斜街”記載,從而將這一著名街巷的歷史提前到了清代中前期。

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根據研究成果發現,大量現在還在使用的以城門命名的道路,如崇文門內、外大街、宣武門內、外大街,德勝門內大街、安定門內大街等命名也可追溯到乾隆年間,而非20世紀60年代的修改與規範。 

美國    

增大丸推薦   

據新京報報導,隨著第一批名錄公佈,北京市將逐步建立地名文化遺產定期評估機制。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