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攻坚十问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还在吗?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供给侧改革如何切实落地?”、“绿色与发展,鱼和熊掌如何兼得?”、“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众多挑战与机遇,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针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十个热点话题,央广网两会记者独家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他们针对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建议,共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面。 央广网3月7日消息(记者易珏 冯孔 殷雨婷)曾经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制造业被越来越多的质疑、指摘所笼罩。一方面是钢铁、煤炭、有色、玻璃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一方面却是上述行业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连圆珠笔芯的原材料都无法生产。   中国制造业到底怎么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还在吗?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在哪里?自古“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制造业的发展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政界、商界与学界人士。   “中国在调结构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阵痛,比如说珠三角,传统制造业很多转移到东南亚,但我们不会失去制造业。”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向记者表示。 “中国在调结构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阵痛,比如说珠三角,传统制造业很多转移到东南亚,但我们不会失去制造业。”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向记者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则指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一直在上升,只是速度有快有慢。 “中国制造业前期大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口红利和机遇,现在人力成本上升,而周边国家已经发展起来,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确实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发展的潜能多得是。”全国政协委员、保利集团原董事长陈洪生说。 贾康认为,中国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通过具体的政策促进其成为一个组合,要通过调结构使产业进行升级。 对于制造业的一系列结构调整,陈洪生认为,应更多让市场决定,不让政府过多干预。“(产能)过剩了就下来,有需求就上去。政府不能强制压缩某个行业,而应该出台指导意见,提示哪些领域出现过剩,不该再盲目投资。哪些领域是未来所需,企业可以考虑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银行原监事长华庆山认为,各地应按照自身特色制定政策,以上海为例,上海确定了为先进制造业的中心,包括核电等一系列先进制造业。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竞争力更多的需要品牌和创新成为共识。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中国制造企业的专利数量已经迎头赶上,但全球品牌和渠道能力确实还是一大‘短板’。到海外布局建厂、搞研发,打造国际化管理团队,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必经之路。 如何让制造业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李东生认为,除了企业的创新,还需要政府为制造业企业减税,降低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则告诉记者,从金融机构来说,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对应银行的债务,金融机构要配合来考虑加强不良资产的核销处置,减少企业负担,主要更多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除金融机构外,地方政府在注册、税收方面也应该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留住优秀的团队。 此外,在经济困难时,有些债券可以转成股权,这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最好办法,等经济好转时,股权再退出。同时,评估方式不应采取传统的按账面价转股,而应该引导国际性的中介机构来评估,再由董事会、股东会审议通过。 事实上,“互联网+”、“双创”已经让中国制造业开始呈现出新亮点,且范围在逐步扩大。这不仅发生在东部较发达地区,内陆省份也在迸发出勃勃生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梁静告诉记者,2015年河南很多新业态企业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包括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小型制造企业、与手机、电脑有关的新型材料企业,还有一些传统制造业转型“互联网+”的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锦绣集团董事局主席管飞认为,在经历这轮调整之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