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欧盟会走上“亲华疏美”的路线吗? - 新闻详情

德媒:欧盟会走上“亲华疏美”的路线吗?

来源:德国之声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4-25 09:32:13



欧盟和德国一直在呼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自从特朗普挑起关税战以来,欧盟内部有关调整对华关系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多。对于欧盟的这一变化,北京显然乐见其成。

《世界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长期以来,布鲁塞尔一直视中国为“制度对手”,认为中国既是经济竞争者,也是西方规范的挑战者。但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欧洲的语气开始发生转变。这篇题为《欧洲靠拢北京的新路线及其风险》的文章写道:

“在德国,这一变化尤其令企业界感到振奋。一段时间以来,多家大型德国企业强化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宝马公司4月宣布将在面向中国市场的新车中采用中国公司DeepSeek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

大众汽车也提升了与小鹏等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合作力度,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新车型。奔驰则计划为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搭载中国本土操作系统的新电动CLA车型。

欧盟也调整了对华政策的措辞。四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与中国达成了‘解决方案’,以建立旨在防范贸易转向的预警机制。与此同时,欧盟贸易事务专员谢夫乔维奇(MarosSefcovic) 也宣布重新启动就供应链和市场准入问题而成立的联合工作组。

这一态度变化在乌克兰问题上也显而易见:过去曾严厉批评中国对俄罗斯提供经济支持的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现如今却邀请北京‘建设性地参与和平进程’,同几个月前相比,语气有了明显的缓和。与此同时,北京的意图也变得非常明显,即利用美欧分歧,为自己打造靠谱伙伴的形象,并游说欧洲同华盛顿划清界线。"

欧洲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世界报》文章指出,在关键原材料等领域,欧洲仍高度依赖中国,而在经贸关系上过度靠拢北京,显然暗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不应基于美国现行的破坏性政策,就自动将中国视为更可靠的伙伴。

“欧洲渴求稳定,并为此对中国寄予厚望。但北京的逻辑则完全不同:它要的是霸权而非规则,是利益而非原则。北京寻求新伙伴的目的是为了抗衡特朗普的贸易政策。

欧盟正在试探自身行动空间的界限。同中国加强经济合作当然可以带来短期收益,但在安全、人权和市场规范等基本问题上,双方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在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变化无常的美国总统与专制中国之间,欧盟未来将采取何种路线,将取决于跨大西洋关系的牢固程度,以及北京是否愿意尊重欧洲的核心原则。”

关税战展示了世界经济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面对特朗普的高额关税,中国采取了以牙还牙、奉陪到底的强硬立场。具体措施包括叫停稀土出口,并不再购买波音飞机。《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认为,一旦中国的策略最终获胜,美国蒙受的将不仅只是羞辱:

“中国的作为,其深远影响将远不止于当下的中美争端。中国展示了整个世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也表明中国随时都可能会以这种依赖性作为施压手段。中国的专制政体能够快速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同特朗普的行政令相比,中国的决策显然更具针对性和战略性。‘别惹我’,这是中国向全球所有与其存在贸易争端的国家发出的信号。毕竟,受到海量中国商品冲击的,绝不仅仅只是欧盟的本土工业和经济架构。

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施压手段,但中国也为此冒着‘用力过猛’的风险。因为全世界都因此意识到了减少对华依赖的紧迫性。如果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只能由中国提供,整个生产体系就随时面临陷入瘫痪的风险。

不过,欧洲也不应从这一现状中得出错误结论:脱钩并不能解决自身的脆弱,而是需要重塑自身的工业实力,并置身于更广泛的国际价值链体系当中。西方的问题在于,对华依赖性问题由来已久,但却一直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要这种状况不发生变化,中国利用依赖性施压别国,就无需面临很大的风险。”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