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游的中产,疯抢景区三件套? - 新闻详情

五一出游的中产,疯抢景区三件套?

来源:凤凰WEEKLY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5-05 19:34:43

如何破坏一个打工人的五一假期?

一个是在人挤人的景区拍新中式写真,偶遇了自己的同事;

另一个就是思考给朋友、同事们带什么伴手礼。

如果两者接连发生,这个假期可以说彻底毁了:

这个同事不仅见了我那面糊一般的粗糙妆造,还可能和我买到同款小商品。



比办公室撞衫更尴尬的,就是撞旅游伴手礼。

要知道,景区留给打工人的伴手礼选项本就不多,这几年更是基本浓缩成了三大项:

冰箱贴、护手霜、小挂件。

种类相似就算了,你在各大景区街头走一走会发现,每一个都有种“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的宿命感:

这冰箱贴,好像我清明在“冷门小众景点”买过一样的?



这护手霜,味道好像在武汉也闻到过、长得也好像差不多?



这小挂件,怎么长得那么像我从甘肃带回来那个啊?

我想了想办公室桌子上收到的伴手礼,看了看眼前的这些东西,仿佛进入了循环里。

不是!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们啊!



冰箱贴,年轻人的“到此一游”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记得我走过的路,那一定就是我家冰箱了。

它是维持我精神稳定的良药:

世界那么大,我多少看了点。

从新疆到甘肃,从韩国到俄罗斯,从三星堆到迪士尼......

虽然它们都是made in 义乌,但我有“从很多冰箱贴中选中它“的故事可以讲,我们之间的灵魂连接水晶还强烈。



直到我的同事某天走进我家,指着我的冰箱说:

“这个我也有哎!这个我家也有类似款!”

崩溃了!天杀的冰箱贴!你们到底对多少游客散发过魅力啊!

就像每个人家里立式空调都穿婚纱一样,几乎所有人冰箱上都有这样一个城市冰箱贴:

地标建筑物,加上一个硕大的楷书加粗地名。



后来变好了些,地标建筑物变成手绘了,也会配上一些中国传统自然图样做点缀,地名的字体也变得多样了点。

几年的时间里,这些城市打卡冰箱贴遍布各大景点大街小巷,堪称新时代“到此一游”。



它相当于一个实体印章,具有“不用多言、便知道你走过路”的privilege作用,无声而骄傲地像别人介绍:

“你看,我去了这里,还有这里,这里这里。”

这几年,到此一游的城市打卡冰箱贴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总结起来就是:

塞,使劲塞。

比如从3D变8D,把所有地标建筑都放进去的重庆8D微缩版迷你山城冰箱贴。



如果说重庆自带8D立体魔幻属性,那其他城市就可以选更薄的珐琅款:

最简单的线条,勾勒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建筑,而且能包含的建筑物密度,不比立体的少,组合到一起还是这个城市的名字。



总之,这些城市打卡冰箱贴有种妈妈秋裤版的贴心,有种直男设计的浪漫:

虽然你没时间逛完所有景点,但你可以一个冰箱贴带走所有景点啊。

不过去年开始,冰箱贴的世界变了。

现在,在ai绘画越来越精湛的当下,制作这几种冰箱贴只需要三步:

粘贴指令,变下城市名和标志景点,生成,即可。

甚至你会发现,ai做的比景区的还要好看不少。



而人之所以能战胜ai,就是有更高级的文化审美。

真正懂中式美学的旅游城市,已经把城市冰箱贴做成艺术品了。

比如北京两大顶流:凤冠冰箱贴,和天宫藻井冰箱贴。



凤冠冰箱贴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金属质感搭配古风图案。

每一处龙凤纹饰都经过精心设计,连博鬓上的镂空金龙都清晰可见。



据说每天早上7点在国博排队的是两种人:

一种是冲进去看凤冠的人,一种是冲进去抢购凤冠冰箱贴的人。

相比之下,抢冰箱贴,显然难度更大——

凤冠排队还能看上,冰箱贴每天现场发1750个号,实际上只有拿到了前七百个号才能买到冰箱贴。



争男人的宫斗没意思,但为了这种艺术品斗一斗,倒有点乐趣。

想要购买天宫藻井冰箱贴,需要提前3天在网上预约取号,而且每日限量只有400个,基本半小时就会售罄。

如果抢不到还是很想要,要不继续排队,要么溢价1-2倍,从黄牛手上买。



不过入手的人就知道,没别的,两个字儿:真香。

冰箱贴分为五层,既可分开摆放,展示藻井不同部分的独特魅力;

又可叠起摆放,还原完整的藻井形态;

甚至夜幕降临,星空顶还会散发出柔和光芒。



买之前:凭什么这么贵?!

买之后:我还是太年轻了……



北京的冰箱贴,还是太全面了。

而走两步就是一个文物古迹的西安,已经把所有游客哄成大将军了。

从派兵遣将的“虎符”到任你差遣的“跪射俑”,再到冲锋陷阵的“安车”......

“在吗?秦人,集huo!”



甚至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都是由冰箱贴决定的。

为了西湖去杭州好像吸引力不太够,但它有“影青釉里红高足杯冰箱贴”哎!粉绿色哎!

闺蜜!快打包行李,随朕一起下江南!



虽然拙政园的白天晚上我都见过了,“拙政园鸳鸯馆花窗紫藤发光灯笼冰箱贴”是啥?

不管了,我将一次又一次为苏州贡献客流量。



如果说以前买冰箱贴是顺手买的纪念品,如今排队抢购冰箱贴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旅游的一环了。



我刷着各个城市的精致冰箱贴,内心蠢蠢欲动,一个疑惑也随之而来:

这其中不乏我同事们去过的地方,为什么我从未收到过这么美丽的东西?



景区三件套,统一打工人审美

为什么同事不买精致冰箱贴当伴手礼的疑问,只持续了不到5秒。

毕竟绝大多数网红冰箱贴,几乎都是相似的情况:

售罄、摇号、黄牛溢价,虽然不少官方价格都是60上下,但想拥有这个东西,可能要花好几倍的价格。

美丽是有代价的,但很明显我和同事的关系是不值这个价的。



而在人际关系中,送伴手礼是一门技术活。

不愿透露姓名的小k表示,大家的普遍心理价位,大概就50上下;

低了有点不体面,高了同事配不上,精品冰箱贴明显不合适。

而遍布大街小巷,比新中式女孩还多的护手霜,完美占据了这个生态位。



它常常出现在步行街上,一个清新颜色的门脸,一看就和别的啤酒饮料矿泉水儿不一样。

在熙熙攘攘的五一假期,通过视觉给你降温,引你走进他的门槛;

走进门是轻柔的音乐,和淡淡的香气,立刻令你放下“在景区被宰”的戒心;

再一看价格,40多块到60多块……好像,也不是不行?



而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它实为“送礼佳品”。

首先它带着各大城市的logo,去了哪儿,一目了然;



不知道选什么类型,墙上有365种香型,你可以选择“旅游时间”强调自己,也可以选择朋友、同事的生日。



此时护手霜不仅仅是礼物,还是“我知道你生日”的珍贵心意。

不知道同事生日?选姓也行,主打一个,“我姓石,无论何时与你相知我都值”。



甚至连春夏秋冬、十二星座、国风花草等都「具备各自的气味」……最差还有各种精致的包装足够有面子。

护手霜谁没有啊?

但你同事说“我为你挑选了一支你上升星座的护手霜哦~”的时候,那就很有生活了。

在这些护手霜馆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的仪式感。

至于味道,在这些仪式感面前,味道根本不重要。



在这个“人人愿意通过贴标签的方式被看到”的世界里,它精准找到了人们的痛点。

先吸引你走进去,再给你一些一眼抓住的标签,最后给你一个不得不买的四字真言:

来都来了……

就这样,朴实无华、在哪里都能卖到的护手霜,就成了旅游景点最受欢迎的伴手礼top1,精准剖开了旅游者的钱包。



当然,最有情绪价值的礼物既不是冰箱贴,也不是护手霜,而是街里cat。

所谓街里cat,就是jellycat玩偶的本土化版本。

它们有着同样可爱的外表,却有着更为热闹的灵魂。

是的,全国文旅大鳄们已经开始带着游客一起过家家了:

甘肃博物馆推出天水麻辣烫,顾客选好六串菜、选择辣度和号码;

店员给你加一搓空气盐、撒一点空气香精,再加上e人店员超绝信念感。

这沉浸感,哪个打工人看了不迷糊啊!



西安不甘落后,立刻推出了当场制作肉夹馍、刀削面等等业务。

从铁锅上取一个白花花的馍,选一份肉质松软的肉装进馍里,最后套上纸袋,一套连招非常丝滑。



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街里cat仪式:

天津有煎饼果子,现场夹果子还加果篦儿;



〓图源:抖音@天津广播

大同刀削面量大实惠,肉丸子、炸豆腐、鸡蛋、烧肉、豆干.....配菜比我家门口面店还丰富。



如果你到了东北,再可爱,再夹的街里cat,也得沾上点亲切的东北味。

“热锅凉油,给它煸一下子,挠挠的上味儿了啊。”



〓图源:抖音@吉林财富购物广场

虽然一斤的街里cat里有半斤的情绪价值,毛绒玩具本人不如“假装烹饪”的视频贵。

但是无论如何,你拥有它们,快乐已经无法想象了——

“如果你抢到了网红冰箱贴,买到了特色护手霜,还买到街里cat哄一哄自己,可以说赢了五一朋友圈99%的人。”



景区小商品,打工人的限时美梦

不过,如果仔细翻一翻家里,就会发现到处是者三件套的痕迹:

今年还没有过半,我已经收到了3支护手霜,2个散装街里cat和1个文创冰箱贴了。

其中3支护手霜,分明来自不同的地方,来自不同品牌,但摆在一起却比三胞胎还像三胞胎;

两个街里cat虽然各有趣味,来自不同城市,但加到“麻辣烫”里也能完美融入。



分明都是各地区特色单品,怎么聚到一起就像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呢?

离开旅游地之后,真的能记起这是哪里吗?



遥想最初,旅游三件套还是另外的网红:

古镇三件套“草帽、真丝绣花手帕、木梳”,在景区内能卖50+,淘宝一搜一大堆,甚至15块包邮。

近几年,随着景区开始开发特色文创,以及大家对旅游文化消费的热情,景区三件套开始变得有辨识度:

从文创雪糕、竹筒奶茶、漆扇,



再到如今的冰箱贴、护手霜、街里cat,风格越来越突出,创新速度也越来越快。

但无论如何变化,最后却总要落入相同的魔咒:

看着像从同一家进的货。



不过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重复也是无可避免。

从零开发一款文创产品,开发成本很高、设计周期长。

比如国博凤冠冰箱贴用时近8个月,从如今的热度来看,是销量名气双赢。

对一些文化属性不太强的景区来说,景区商店做的就是“来都来了”的生意,它不需要忠实的客户,而是“总得带点什么走”的客户。



〓当然也有这种“逆向应援”,来自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

对这些商铺来说,成本低但热度高,且溢价够大的小商品才最重要。

比如说城市主题冰箱贴一般出厂价是一个三块钱左右,但只要需要包装成让人作为“伴手礼/纪念品/打卡物”必买,就能卖几十块。



互联网上火什么,不过半年这股热风就会吹遍全国各大景区。

虽然很跟风,但新景区三件套的走红,也算是提高了整个文创市场的精致程度。

“以前遍地草帽、木梳,完全长一样,我甚至懒得走进店里。

现在虽然样式重复度还是很高,但其实花样变多了,也变好看了,仔细逛逛甚至能看到很精致的图样。

而且在一众类似的文创产品中看到很符合当地的设计,对这个城市的印象会变好。”



市场不可能瞬间巨变,如今或许已经在往更好的方向走去。

而对打工人来说,能买到一件礼物回家是给旅行最完美画句号的方式。

掰着手指数,一年能够称之为旅行的假期不过三个:

五一、十一和年假。

这三个小长假,基本上就是打工人自我救赎的时刻:

没有老板的电话,没有紧急要改的ppt,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旅行。



景区消费,有时候买的是一份继续生活的勇气。

“每年旅游,我都会最大化用身体感受‘来都来了’,景区公主照、沉浸式购买街里cat、排队买冰箱贴这些我都干过。

偶尔下班路上看到自己包上的挂件,或者看到家里的冰箱,会有种和自己的快乐面对面的感觉。

回想当时选中它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就能短暂跳出工作的压力,也能跳出一些社会规训吧。

人不是为工作活,而是为这些个快乐的瞬间而活,我拥有一些个,我还要创造更多个。”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