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考公潮 | 河北男加拿大做公务员:领导客气休假多 - 新闻详情

海外考公潮 | 河北男加拿大做公务员:领导客气休假多

来源:香港01

分类: 🌐 国际

发布时间:2025-08-06 10:09:07



近年,中国考公务员(又简称“考公”)竞争激烈,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341.6万,部份热门岗位录取比例更突破1:1000。在这股“上岸”(大众将成功考上公务员为“上岸”)热潮下,愈来愈多中国留学生将目光投向海外公职体系。据自媒体《侃爷热问》统计,近五年中国学生申请日本、加拿大等国公务员的人数每年增长20%,形成独特的“海外考公”现象。有已经在海外成功“上岸”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异国公职经验,引发关注。

据媒体报道,一名26岁的河北男生Astro,已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担任公务员近两年。他透露,加拿大考公流程与中国截然不同,无统一考试,而是“如同企业招聘”,应聘者直接在政府官网投递简历,通过后进行开卷笔试及面试。

对于这次“上岸”的经历,Astro形容,最大挑战是需用英语连续回答10分钟,“就算用中文都不容易,何况非母语”。



在加拿大成功上岸后,Astro担任行政岗位,负责撰写材料及管理项目。他很满意自己的工作氛围:“领导吩咐任务都会说『please』,非常客气。”而更让他惊喜的是休假制度,採用“大周”与“超大周”轮替,即隔周可休三天。转职后,他也因压力减轻,连原本严重的颈椎病都有好转。

不过,海外公职生活也并非全无挑战。Astro指出,加拿大公务员虽月薪约4000至5000加币(约2.1万至2.6万港元),但当地物价高昂,“一碗牛肉面加小费要15加币”,加上无食堂与宿舍补贴,每月开销庞大,几乎难以储蓄。他开玩笑说:“白人饭不好吃”,因此常自煮省钱解馋。

即使进入职场,文化隔阂仍然难以消除。Astro表示,儘管结交本地朋友,但始终难完全融入,“过节还是想回家”。他更透露,因思念家人,未来可能返华发展,“国内机会更多”。







  海外考公成中国年轻人新趋势 日加澳岗位申请激增

在加拿大考公的Astro并非个案,据内地自媒体《侃爷热问》报道,中国“考公大军”正将竞争延伸至海外。2025年中国国考报名人数达341.6万,报考人数较去年增加近40万,而录取人数仅增加160人;而十年前还仅为141万人。与此同时,近五年中国留学生申请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公务员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加拿大有逾500名中国留学生申请公职,按年增30%;日本2023年通过国考的外国人中,83人为中国籍;新加坡300个行政岗位中,亦有10名中国留学生获聘。此现象也与多国放宽限制有关,如日本部分地区取消公考国籍要求,澳洲昆士兰州则推出管培生项目吸引留学生。



中国“官本位”思想仍然浓厚,每年报考公务员的考生都在逐年攀高。(Reuters)

儘管海外公职吸引力上升,但其稳定性远低于中国。报道指出,美国90%公务员为合同制,日本推行“灵活僱用制度”,欧洲多国亦打破终身制传统。澳洲、加拿大等地甚至实施“末位淘汰”,与中国公务员一辈子的“铁饭碗”概念大相迳庭。

然而,对留学生而言,海外公职的核心价值在于“身份策略”,此类工作有助获取长期签证甚至绿卡,例如澳洲公职可为申请永居加分,奥地利的“红白红卡+”则允许在当地发展别的职业生涯。此外,传统观念亦推动更多的选择,“在发达国家当公务员”对一些中国家庭而言还是会有光环、有面子,即使实际保障有限。

不过文章亦分析认为,海外考公短期内难成主流,主因门槛高且性价比有限。以日本JET项目为例,职位实为一年一签的文化交流合同工,最长仅五年;德国部分岗位亦为四年期合同,续约困难。留学生还需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挑战,工作之馀需投入社区活动以融入当地打破身份壁垒,铁饭碗的清閒是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海外考公”的趋势,仍然反映了中国高学历人才的红利正影响全球就业市场。若更多中国留学生向全球公共服务领域蔓延,长远或改变各国行业竞争格局,也许全球将有许多行业被挤出更多空间。

从Astro的“超大周休假”到日本、德国的僱用合同制,海外考公呈现的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对中国留学生而言,这条路或许无法完全替代国内的“铁饭碗”,但为追求多元发展者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