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追溯德国对艺术的影响 美术馆“重整德国艺术立场”


A.R.彭克生于德累斯顿,1980年前一直在民主德国工作生活。彭克21岁的时候,社会主义的科学范式就已经在他的艺术中看到了丰富的表达。为此,他开发了一种仿古的线性艺术风格,并在他的“系统图像”中激活了人物和符号作为认知手段的力量。其艺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型社会中寻找方向的“自我”。A.R.彭克于1980年离开民主德国,前往联邦德国和伦敦,最终留在了爱尔兰居住。1988年到2003年,他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

A.R. 彭克《N》,1981,布面丙烯

佩尔·柯克比 Per Kirkeby 1938-2018

丹麦艺术家佩尔·柯克比首先作为一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来认识和探索世界。20世纪60年代早期,他通过行为艺术和电影的形式参与了“艺术概念的延伸”系列活动,他用宏大的砖结构进行创作,这让艺术家在雕塑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声名。艺术家也爱在作品中使用北欧传统的建筑材料。当柯克比同时代的德国艺术家只是怯生生地面对浪漫主义和北欧主义时,他却能用其创立的自然概念毫无保留地对这些艺术传统进行现代化。柯克比居住于在哥本哈根和意大利,并于1989年至2000年期间在法兰克福国立艺术学校担任教授。

上世纪90年代,柯克比的画作多是采用了熟练的绘画技巧与浓郁的色彩择选。《秋天-阿纳斯塔西娅(七)》是艺术家在90年代末之前喜好直接用自然节气命名作品的系列代表作之一,曾在2009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艺术家回顾展上展出过。

佩尔·柯克比《秋天-阿纳斯塔西娅(七)/Autumm-Anastasia VII》,1997,布面油画

马库斯·吕佩尔兹 Markus Lüpertz 1941年至今

马库斯·吕佩尔兹出生在前波希米亚的赖兴巴赫,在莱茵兰长大。吕佩尔兹强调绘画的力量,能够生产本身的形式。在此基础之上,艺术家于20世纪70年代在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偏爱使用“德式主题”,试图通过艺术方式卸掉这类主题在意识形态上的承载。其后,吕佩尔兹又进一步拓展了这一基础,融入了绘画史,并将绘画的呈现方式作为画的对象和主题。与此同时,绘画主题以彩绘青铜雕塑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之上。1988年至2009年,吕佩尔兹担任了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后期作品关注人物形象。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理想形象,还是这类形象在德国巴洛克雕塑中的变体,吕佩尔兹将人视为追求完美的神像、一种逐渐自我实现的美。

吕佩尔兹于上世纪70年代德意志战后分裂的状态下构思了“德式主题”系列。他对武器和破碎景观生动的描绘在当时引发了强烈的争议,成两极争端的状态。

马库斯·吕佩尔兹《德式主题——酒神的赞美诗(二)/German Motif – dithyrambic II》,1972,胶画颜料画

约尔格·伊门多夫 Jörg Immendorff 1945-2007

约尔格·伊门多夫曾在德国国立艺术学院学习戏剧绘画,他的艺术突破发生在1977年,以“德意志咖啡馆”系列为标志。在该系列中,艺术家明白了如何利用事件绘画这种艺术类型来象征性地描绘国家的历史状况。那些在他的行为艺术中诞生的彩绘物体变成了纪念性的雕塑。当伊门多夫画作中预示的德国统一成为了现实之后,他转而探讨艺术家的定位问题。在他看来,艺术家以视觉的形式直观地呈现了“世界问题”。伊门多夫在其后期作品中援引了绘画史中的象征物,特别是德国矫饰主义时代的象征物,艺术家将它作为一种“现成的东西”(Ready-Made)来使用。伊门多夫自1996年一直是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

约尔格·伊门多夫《只有当岩石飞起来的时候,我们才会平静下来/Only when the rocks are flying will we be appeased》,1978,布面丙烯。澎湃新闻记者图。

该作是艺术家著名的“德意志咖啡馆”系列中标志性的一幅。日前,慕尼黑著名的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为伊门多夫举办了一场大型回顾展,他的作品将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我们终将逝去”中展出。



  • | 共2 页 :
  • 1
  • 2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31378984451294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