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穷女孩出国留学 就能改变命运吗?


这个旅人的故事正是林兰兰未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扇阶级跨越的大门对于林兰兰而言,可能只能打开一次。

她几乎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任何的一点生活中风吹草动都会很容易将她打回原形。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她在毕业后没有在工作机会稀少的温哥华得到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她的家里无法为她提供任何帮助。

那时摆在她面前的,恐怕只有悻悻回国这一条路。

而对于一部分幸运的年轻人而言,人生的重要选择并不是只有一次机会。

我的大学老师曾经在课上给我们播放过一部叫《米字路口》的纪录片。

她想给我们看的是在新闻专业就业回报率的江河日下的过程中,这几个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留学生将如何自处,并让我们思考新闻专业在异域他乡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却不是这里。而是里面一个叫章文雄的留学生。

他在哥大毕业后,由于当时的就业政策对留学生极不友好,他所持有的OPT签证没能让他找到满意的工作。

而他人生中心心念念的最大梦想则是留在纽约这座位于世界中心的城市。

他做出了一个选择:再申请一个艺术学硕士,继续在纽约一年,看事情会不会有转机。

这个价值100多万人民币的奢侈选择是林兰兰永远无法可想的,也是她即使奋斗成功也至少需要两代人的积累才能够实现的“选择”。

即使留在纽约一年,也是一个奢侈的选择

曾经有人好奇,为什么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同学,在几十年之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因为这一个班级的每个同学原本就不同,只不过现行的教育制度将这些在阶级上“千差万别”的少男少女们“恰好”放在了同一个班级度过一段青春时光而已。

毕业之后,除极少情况下,他们都会回到各自原有的阶级切片中。

为什么高考招生模式弊病甚多,但是国家依然坚持这种选拔人才的模式?

因为它是目前的最优解。

因为没有了这条固定的赛道,不同阶级的人所面临的选择机会与成本千差万别。

在中产们忙着为孩子找中介上国际学校学习各种“上流社会的体育项目”期望能得到名校的青睐时,中国富豪赵涛的斯坦福舞弊案给了他们重重一击:

如果你能拿出650万美元给孩子上学,那么什么所谓的录取规则在你面前是废纸一张。

而在无数再也不能出贵子的“寒门学子”还在题海中拼死拼活时,深圳高考移民案中的那些“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让他们学到了关于成人社会规则的第一课:

公平永远是相对的,每个人的选择权也永远是不同的。

何飞、刘云昊、林兰兰,这三个女孩在人生道路的相同位置遇到了同样的名叫“高考”的岔口。她们面前的路,有的已经在山顶,有的在山腰,还有的面前是万丈深渊。

面对这条岔路,她们都做出了选择,虽然选择的结果就像那个关于光明人生的讽刺: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 共2 页 :
  • 1
  • 2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5422811508179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