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鼓励生育,多生孩子”能否解决中国的人口危机?


1990年代,日本地产泡沫破灭,日本房价跌去高峰期的70%,全民财富蒸发,遍地破产。

与财富一同蒸发的是出生人口,1993年之后,日本劳动力人口从8040万人巅峰,一路下滑。

随之而来的是,日本60岁以上人口快速增长。如今日本60岁以上人口超过3500万,约占总人口的3成。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这就是说,日本大约2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

日本年轻人的压力不仅于此,生活成本也逐年攀升。1989年日本制定消费税为3%,2019年已经提升到10%。

再者,日本人生了孩子也不一定养得起。日本公立小学免费,教育质量更高的私立小学,费用高昂,每年要多花约100万日元。

繁重的房子以及生育、养老成本,就是年轻人最好的避孕药。

我国年轻人的压力,或许不如瑞士、德国、日本,却也一直是个大问题。尤其在房子方面。

前几天,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刚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房地产领域的泡沫仍然有比较大的担心,并称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投机。

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房价仍然处于高点的位置。

但房地产牵扯到一个国家的诸多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说随便降就降。

关于这一点,曾经从生育陷阱中爬出的新加坡,走过的路或许更值得我们借鉴。

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其房价也是位于亚洲顶级,每平方米折合人民币在5-20万之间。但是,新加坡依然做到了“居者有其屋”。

他们的秘诀之一,在于推行组屋制度。

在此之前,新加坡也面临过住房供应不足、居住环境恶劣、生存压力大等困境,但这些问题都随着组屋的推行得到了缓解。

什么是组屋呢?

它是新加坡一种政府建的福利性房子,于1960年由政府大批建设,并以低廉的价格租售给公民居住。

组屋对购买者的月薪有要求,比如,家庭收入必须低于12000新币。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年,政府引入中央公积金制度,可以支付组屋的首付款以及月供,进一步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以负担得起的价格拥有自己的住所。

政府组屋的覆盖率从1959年的9%,一跃至80年代的80%。

到了2008年,新加坡85%的公民都居住在政府组屋。

组屋有很多优势,首先它的设施配套非常齐全。

它不是印象中的“廉租房”,而是标配健身房和游泳池的小区,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屋顶花园,就连风向在设计之初都会考虑进去。

每一个组屋区都有教育、医疗资源,以及公交车站和地铁站,有些甚至还有交通枢纽站。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更关键的是,它的价格非常便宜。

组屋的房价,会比市面上的商品楼便宜非常多,正常面积的商品房在新加坡都是100万新币起步,地点稍微好点的要几百万上千万。

但组屋最贵的四居室,仅仅50万—70万。

对于经济拮据的购房者,政府也会施予补助,补助的类型取决于一个人的月收入,越穷补助越多。

有的甚至能拿三十几万人民币的补助,加上公积金,有时候只要10几万人民币(注意是全款)就能买个两个卧室的房子,年轻人20万人民币首付就能买到不错的房子。

对于贷款买房的人,政府也有补助。组屋还能享受低息房屋贷款,可以占总房价的80%,利率低至3%左右。

为了控制组屋的房价,新加坡政府还颁布了很多政策——

比如,年轻人要买,必须有婚姻关系。单身人士要买,则要等到35岁以后。需要屋主住满五年才可以买卖,严格限购,每年盖新组屋,定时增加存量……

让年轻人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住上自己的房子,并且是周边资源达到及格线以上的房子。

年轻人活得体面,不用政策安排,人口也就上来了。

自2009年以来,新加坡人口增长率持续回升,总人口规模保持正增长。

2020年,新加坡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还是因为疫情,导致非居民人口下滑,本国公民人口仍增长了0.6%。

尾声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步入发达阶段的国家,几乎都在经历少子化和老龄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个国家都用尽办法。

欧美、日韩,都出台各种促进生育、减轻教育压力、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文化开放的北欧,甚至出台法律改变人类最稳定的婚姻契约关系,支持非婚生子。

但是,这些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都是缓解当下的压力,并不是根除压力。

当这些手段都不奏效时,就转而开放移民政策。

然而引入移民,必然会遭受一系列治安问题,甚至种族冲突,这也是目前欧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安倍晋三曾一度想扩大就劳签证大力引进外国人,这只是工作签证,还不是移民政策,就已经遭受日本国民的一致抵制。

可见在东亚文化圈,对移民是不那么欢迎。

这也为我国敲响了警钟,到底以后要不要走这条路。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如今,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1.5警戒线,人口增长问题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面对不敢生的年轻人,他们期待的不是简单的“催生”政策,而是解决他们不想生、不敢生、生不起的根源问题。

日韩、北美,已经证明,再美好的催生政策和福利制度,都是问题出现之后的遮盖物,都不能解决根源问题。

新加坡,是个不错的参考。但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实际情况,与新加坡大不相同。

中国,当有中国的答案。

对此,希望我们的代表,能结合我们的实情,提出更多建设性、可行性的提议。

假如20年、50年后的今天,后世的年轻人向作为父辈的我们追问解决人口问题答案,我希望,我们能回答:我们这代人已经尽力了。

  • | 共2 页 :
  • 1
  • 2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17924070358276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