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英伟达GTC 2024: 绝对霸主的权力与遥远的野心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而从英伟达邀请的这四天的分享嘉宾中,我们能从现场就感受到,公司在软件生态上的布局和发力。在各个panel和分享会上,我们也很直观的感受到英伟达软件生态的升级,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助力,这包括大语言模型赋能自动驾驶技术上,英伟达的数字孪生digitaltwin的模拟技术能让自动驾驶继续在模拟器中得以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训练。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另外,在具身智能专家李飞飞和波士顿动力机器人的分享环节中,嘉宾也都强调了深度机器学习给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巨大潜力,包括在模拟环境中的训练,以及在周一,黄仁勋也宣布了一个通用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的新平台,来和波士顿动力等等机器人公司合作,加速机器人的发展。

然而,虽然我身边一些做软件和研究的科学家和博士朋友们都对Omniverse以及digitaltwin数字孪生的升级有很大的期待,但无论是从昨天黄仁勋的演讲现场,还是今天的分享会上,我们的感受和观察是,软件上的升级似乎并没有给外界带来非常大的兴奋值,包括在昨天的keynote演讲中,特别在软件环节,黄仁勋好几个讲的笑话和梗现场的观众都没有get到,好几度比较冷场。

陈茜,硅谷101联合创始人:

有几个朋友他们是读PhD技术背景出来的。他们会觉得说特别是软件方向,包括数字孪生,包括模拟方面,英伟达在软件方向提供这么多的支持,整个的研究、调研、他们的工作会加快非常多,所以他们感觉非常的兴奋。但是感觉就是讲硬件的那一块,当然很燃,大家就是能够很快地理解到他硬件提升多少倍。但是好像讲了软件的那一块,我感觉到现场好像参会者不是那么容易的能get到,英伟达他想要去做什么事情,他想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我觉得说老黄他表达出来的东西,跟现场观众接受到的信息中间还是有一个不对等。

Yang Ren,Senior Analyst&Partner at Jirong InvestmentManagement (济容投资):

对,我特别同意你这个观察。我觉得英伟达,大家对于它的芯片这一块其实已经认知得非常充分了,软件这部分我觉得可能不光是听众或者说投资人,有时候我甚至有一个感觉,就是英伟达自己对于他们的软件这一块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战略,或者什么样一个策略,也还是没有一个特别清晰或者说完全成型的一个状态,都是在走一步、看一步,然后逐渐慢慢摸索的这种状态。你刚才提到一点,就是说觉得中间好像还隔着点什么?我也是这么一种感受。包括这次,大家都听到他提很多关于数字孪生、关于Ominverse的这些东西。但是这前两年他第一次把Omniverse这个东西拿出来讲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困惑,不知道Jensen到底想把这个东西来干嘛用?怎么去卖?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只是感觉这就是一个,对于这些3D设计师或者说平面设计师用来协作的一个平台。但是随着现在慢慢的发展,慢慢地变成了数字孪生的一个操作系统。同时这些数字孪生在工业里面最初始的应用,跟现在比较类似。我记得他最早提到在宝马工厂里面一个应用,就是帮助在工厂建设的过程中,提前做好布局设计,做好工作流程的这些安排,这样的话可以提升整体运行的效率。因为这次提到了包括Wistron公司的例子、包括西门子的例子,都是类似的一个概念,我觉得非常合理。

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这些工业制造领域里面虚拟实境的一个应用。另外他提到Omniverse的一个应用,就是机器人的训练场。我觉得这个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之前也断断续续有提到过。但之前整个软件的版图,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这有一点东西,那有一点东西,但是一直缺一个特别好的、特别有凝聚力的一个战略,能够把所有的拼图拼在一起。这一次听完我其实真的有这种感觉了,就是有一种AI和Omniverse汇聚这么一种感觉。我现在能慢慢能够看到他们软件这一块更清晰的一个版图、一个战略往后走是什么样的。我能理解,为什么你刚才提到很多比较关注软件的朋友,他们会觉得非常兴奋。

陈茜,硅谷101联合创始人:

Bruce,你觉得对于就是华尔街来说,看到它软件上面的一些业务慢慢的清晰化了,以及AI跟软件的一个结合,这会对它的估值来说,会有一个更高的提升吗?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Qindong Liu,Portfolio Manager&Partner at Jirong InvestmentManagement (济容投资):

我觉得其实是这样子,就是我们管叫rerating(重新评定)的这么一个过程。那我觉得现在大部分,你从它现在估值水平,我觉得市场其实还是把它当成一个芯片公司。我觉得这个是落后于英伟达自己的想法的。英伟达慢慢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系统公司,不但是有硬件、软件,我又能帮助你打造整个生态,就给你提供一个大的生态。譬如说我们之前还在讲,说起来这相关又不那么相关:就说以后无人驾驶这一块,特斯拉大家都知道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会想到说,英伟达在这里面以后也会成为特别重要的一环。像我前两天和任总还在讨论,以后是不是除了特斯拉之外的这些原始设备制造商,都要给英伟达去打工了。就是当市场逐渐意识到这是需要时间的。像Jensen这样这么一个有远见的CEO,在接下来的几年,只要是AI这个赛道不冷,只要能一直这么发展下去,他会逐渐地把这些东西灌输给市场,然后逐渐地被大家接受。

华尔街总是难以讨好的,硬件升级,华尔街并不惊喜,因为之前报财报的时候已经被市场消化了,而软件布局,华尔街没有看到即刻的营收价值,目前也没有买账。但这并不影响黄仁勋的长期主义和未来布局,毕竟,加速计算他布局了20年,CUDA软件布局了10多年。

4: 权力与野心

无论华尔街是否在现在买账,黄仁勋管理下的英伟达正在动用一切的努力去加固自己的护城河,也毫不掩饰的展示出未来朝着更多领域提供服务的野心。

最近一个黄仁勋在斯坦福的演讲中,他说:他的目标是就算竞争对手的芯片免费送,也不如英伟达的划算。非常大的口气。

黄仁勋,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我们部署的时间、我们的表现、我们的落地应用,以及在不同应用间的灵活性,这些综合起来,容许我们的运营成本,我们的总体运营成本好到一个程度。就是即便竞争对手的芯片免费送,也无法便宜过我们。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让成本不再成为我们产品价值的衡量标准。当然这个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心血,得持续创新、虚心前行。但我们的竞争对手太多了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所以,更高的护城河,更大的生态系统,是黄仁勋追求的。

一篇华尔街日报里面写到的细节,说风险投资公司Thomvest Ventures的董事总经理UmeshPadval说他和黄仁勋一起去投资布局一些初创公司的时候,黄仁勋毫不掩饰并且以来就比较aggressively、比较激进的直接问,“我需要做什么才能建立生态系统,以便我可以销售更多的芯片和系统?”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所以,我们看到,目前英伟达参与了很多的初创公司投资,除了上面说的这家Thomvest和英伟达一起投资的基础模型AI公司Cohere之外,英伟达还投资了云计算公司CoreWeave。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上一财年中,英伟达所持其他公司的股份价值增长了五倍多,截至2024年1月底达到约 15.5 亿美元。而英伟达在 2023年总共投资了超过35家初创公司,这个投资量级是上一年的三倍多。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所以,在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医疗保健公司等等赛道,黄仁勋都在布局。也许这些赛道还没有爆发,也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就像黄仁勋20年前就开始布局加速计算、10多年前就开始布局CUDA一样,这些产业被老黄称为“Zero-billiondollar markets”,就是目前市场有限、但在未来可能会爆发的市场,黄仁勋在一如既往的提前布局他遥远的野心。

而黄仁勋在目前是有资本进行布局的:股价一路上涨、手握大量现金不说,另外一个原因我们在跟硅谷一个VC聊天的时候对方说:现在VC去抢好项目,明星AI公司看的不是你给的估值有多好,而是看你有没有买GPU的渠道。而这个渠道的权力,有谁抢得过英伟达本身呢?

所以,英伟达如今抢占各个明星AI项目的席位,也是非常顺理成章。而这样的市场绝对霸主地位带来的权力让英伟达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华尔街日报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写到:甲骨文创始人兼董事长LarryEllison在去年9月的一次公司会议上讲述了他和马斯克与黄仁勋在硅谷Palo Alto的Nobu日本餐厅吃晚餐。LarryEllison回忆说,描述这顿饭最贴切的方式是:一个小时的寿司和乞讨。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原文真的用的乞讨(begging)这个词。所以,我们用了“绝对霸主的权力”和“遥远的野心”作为视频的主题,我觉得还挺能概括目前英伟达的状态的。

但是并不是说英伟达就没有挑战了。英伟达可能面对的最大威胁,正是自己。

如果生成式AI像自动驾驶一样发展到瓶颈期,或者最终证明transformer这个架构并不是将人类带向AGI,那么英伟达将面临非常大的危机。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黄仁勋将本次GTC大会上,将Transformer论文作者聚集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5: Transformer七子:AI的未来

最后,再来说说本次GTC大会上的一个大热门环节:由黄仁勋亲自主持,邀请了Transformer这篇论文的几位作者到场。

2017年,8位谷歌的研究员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Attention is all youneed,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网络架构,这就是Transformer,它完全基于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完全摒弃了之前的RNN和卷积CNN等机制。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而正是因为这篇论文,刚成立的OpenAI开始用transformer的架构开始训练GPT路线,开始走堆算力和堆参数的AI训练方法,之后才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成式AI革命。所以这8位研究员可以称为如今生成式AI的大功臣,而他们在意识到transformer架构的潜力之后,也相继的离开了谷歌,开始投身于不同的初创公司和项目当中。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点:

1)Transformer架构是谷歌最先推出的,但这几位研究元老一位都没有留住,他们在分享中也说道,因为方法有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快速的出应用,接触用户,完善产品,寻求市场反馈,然后再快速的推进,但显然,谷歌陷入的所谓的“大公司创新陷阱”里,很难在公司内部来快速推进,所以大家只能纷纷叛逃,出来自己做初创公司,这8位从前的研究员,如今的创业者,全部都是这样。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2)他们也看到了如今AI浪潮所带来的机会,而他们本身的光环就足够能吸引融资和人才人脉加入他们。在硅谷,人们都想创业,都想自己推出产品,主导创新,而就像黄仁勋说的,接下来10年将是黄金10年的机会,所以也难怪8位研究员都出来自己单干。很有意思的是,他们之前从来都没有聚在一起过,之前都是线上合作办公,而这一次,除了一位女性研究员NikiParmar 因为有家里急事没有来之外,其它七位研究员都来到了现场,可以说是非常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一个瞬间了。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整个会场从很早就开始排队,差不多接近2000人的会场都坐满了,黄仁勋也提前来到现场和大家打招呼合影,之后介绍每位研究员上场。

他们分别是AI角色扮演对话公司Character 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oam Shazeer;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我们上面提到的基础模型AI创业公司,Coher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idan Gomez;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Ashish Vaswani和缺席的Niki Parmar 两人联合创立了EssentialAI这家基于大模型的全栈型智能产品开发商,EssentialAI开发了一项名为“企业大脑”的技术,可以利用AI执行企业职能,比如说数据分析,并自动执行单调的任务。



  • | 共3 页 :
  • 1
  • 2
  • 3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1506781578064 is seconds